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  • 13632355031

< >

以虚假消费记录申请贷款且未予偿还的行为,应当如何处置?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241 更新时间:2022年07月15日10:19:32 打印此页 关闭

广州刑事律师

以虚假消费记录申请贷款且未予偿还的行为,应当如何处置?

 

案情简介

2013年10月30日,杨某通过中介刷卡使其银行卡中产生了人民币150,000.00元的虚假消费记录。杨某凭借该记录在A银行办理了个人信用贷款,共计骗取贷款151,000.00元。公诉机关认为,被告人杨某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,遂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。

 

法院判决

本案中,被告人杨某明知无偿还能力,且不符合A银行的贷款条件,仍然虚构消费记录向A银行办理了个人信用贷款,数额巨大。即杨某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,诈骗银行贷款,数额巨大的情形。其行为与贷款诈骗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相符。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,应当予以支持。此外,鉴于杨某归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诈骗银行贷款的犯罪事实,认罪态度良好,主动退赃退赔,依法可以对其从轻、减轻处罚。综上,以被告人杨某犯贷款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罚金人民币十万元。

 

律师观点

本案的关键问题是,对被告人杨某以虚假消费记录申请贷款且未予偿还的行为,应当如何定罪?即对其行为是以贷款诈骗罪论处,还是以骗取贷款罪论处,还是以高利转贷罪论处?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,以贷款诈骗罪作为基准,具体分析如下:

其一、贷款诈骗罪与高利转贷罪的区别在于,前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,后罪的行为人无非法占有目的,但具有转贷牟利的目的。在司法实践中,若行为人属于无偿还能力仍然去贷款、贷款后拒不还款、贷款后携款潜逃、将贷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的,应当认定为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;

其二、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在于,前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,后罪的行为人无非法占有目的,但具有骗取贷款的目的。即若要构成骗取贷款罪,行为人仅仅实施了骗领贷款的行为,但日后仍然归还了贷款的本息。

因此,本案中,被告人杨某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,客观上实施了以虚假材料骗取贷款的行为,应当以贷款诈骗罪定罪量刑。

 

相关法律法规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九十三条

有下列情形之一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,数额较大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:

(一)编造引进资金、项目等虚假理由的;

(二)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;

(三)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;

(四)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;

(五)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。

电脑端.jpg

上一条:为骗领保险金,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行为,需要如何惩处? 下一条:破解他人QQ密码后对外出售该号,使被盗者无法登陆,构成何罪?